近期,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(苏超)凭借亲民的赛制和接地气的传播迅速出圈,让广东网友直呼 “过瘾”,甚至隔空喊话 “搞个粤超”。正当热议升温时,广东省足协官方重磅回应:“这个还真有!”2025 赛季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(即 “粤超”)将于 7 月至 10 月正式开赛,目前 16 支本土球队已进入预报名阶段。
十年沉淀:粤超的 “草根基因”
不同于新晋的苏超,粤超早在 2015 年便已创办,历经多次更名和赛制优化,如今已发展为覆盖全省的成熟赛事体系。其核心特色在于纯粹的本土属性:禁止外籍球员和现役职业选手参赛,却特意向港澳台同胞敞开大门,每队可注册 3 名港澳台球员,场上最多同时出战 2 人。这种设计既避免了职业球员的 “降维打击”,又巧妙呼应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时代脉搏。
2025 赛季亮点:16 支社区球队 “为家乡而战”
今年的粤超将有 16 支队伍参赛,其中既有深圳艺品高、佛山怡翠等带着鲜明地方烙印的社区球队,也有来自珠海、中山等地的草根劲旅。值得关注的是,赛事首次增设降级制度:分区赛中最后一名球队将参加 2026 年启动的广东省足球协会甲级联赛,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激活竞争活力。

比赛分两个阶段进行:第一阶段采用赛会制,在省内多个城市展开;第二阶段则升级为主客场制,晋级球队将回到各自主场作战,让球迷在家门口就能为家乡球队呐喊助威。这种 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 的设计,正是粤超区别于职业联赛的独特魅力。
苏超启示:体育赛事的 “本土化密码”
苏超的火爆出圈,本质上是体育与在地文化深度融合的成功。其通过低门槛的参与机制、充满市井气息的传播方式,让足球回归 “全民狂欢” 的本质。而粤超同样深谙此道:参赛队伍多以社区或企业命名,球员多为本地业余高手或返乡发展的港澳台青年,比赛现场常常出现 “父子同场”“街坊助威” 的温馨场景。
这种 “接地气” 的赛事定位,不仅激发了大众的参与热情,更成为城市文化输出的窗口。例如,佛山队的 “醒狮助威团”、潮汕队的 “英歌舞加油方阵”,都将地方非遗元素融入比赛,让足球成为展现岭南文化的新载体。
未来展望:粤超的 “破圈” 之路
目前,粤超已被纳入中冠联赛(中国职业足球第四级别赛事)广东预选赛体系,优胜队可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大区赛,为草根球员提供了晋升职业联赛的通道。同时,赛事正积极探索 “足球 + 文旅” 模式,通过举办球迷嘉年华、开发周边文创产品等方式,将流量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。
正如广东省足协相关负责人所言:“粤超的意义远不止于比赛本身。它是广东足球土壤的‘培育器’,更是大湾区民间交流的‘润滑剂’。当香港球员与深圳街坊在球场上击掌相庆,当澳门青年与佛山球迷在看台合唱粤语金曲,这就是体育最动人的力量。”
随着 7 月开赛日期的临近,这场属于广东老百姓的足球盛宴即将拉开帷幕。或许正如网友调侃的那样:“苏超有‘村超’味,粤超该有‘醒狮魂’—— 咱们绿茵场上见真章!”(完)
(本文整合自广东省足协官网、新浪体育、深圳新闻网等公开报道)